close

今天的貢車Bar來談談車體結構安全吧 ! 

undefined

「社會在走,板金厚度要有。」相信大家對於這句話並不陌生,這句話是出現於半年前的一件社會事件。然而,這句話卻也引來了許多爭議,究竟是板金厚的車才安全,還是所謂的潰縮區才是真正的保護?今天就讓我們從車體結構到板金厚度的演變一一的解釋給大家吧 !

undefined

首先,讓我們先以車壇中的安全模範生: VOLVO為例子,先給大家看一下以下的撞擊測試影片吧 !

 

在影片中間,volvo 還秀出了撞擊時的底盤,各位所能看到的車廠大部分強調的都是和所謂的車體結構有關係。首先,我們要了解,車體結構就相當於人類骨架。如果一個人的骨頭不夠堅固,即使他在強壯也容易受傷。但並不是越硬越好 !

undefined

 

在撞車時,有點科普知識背景的人應該了解,車子會吸收撞擊物體時所產生的能量(牛頓運動第三定律 : 作用力=反作用力),而此時的能量在車上如何傳遞便是車廠設計車體的重點。我們知道硬碰硬的下場最後以兩敗俱傷居多,而車子若太硬也會如此。於在20多年前的車體設計大多都以撞擊完整為車體設計目標,在遭受撞擊時常車體完好如初;儘管如此,當時的車禍死亡率是遠遠高過現在的,其中的原因有一部份來自於太的車體 : 由於撞擊能量有一大部分轉移至乘客身上,造成內傷或間接傷害的比例佔一大部分。

 

 

也因此,車廠借用了類似中國太極拳以柔克剛的概念,開始往吸收能量的方向發展,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便是賽車殿堂 : F1。在近10幾年,車手因事故死亡率明顯下降不少,甚至受傷比例也大幅下滑,僅是過往230年的1/10不到。而它的方式便是用分離車體的方式來達到能量分散的效果。現行市售超跑事實上也是如此如果各位有看過以下類似圖片的話。我們可發現車頭幾乎完全不見,這其實是因為車頭吸收了大量的撞擊能量,來避免車室裡的人受到能量衝擊,造成間接傷害。

 

undefined

 

然而上述技術成本太高,那一般量產車怎麼做到類似效果呢 ? 靠的便是潰縮區。以現在大部分車廠而言,事實上以車頭、車尾及車側幾乎都有所謂的潰縮區。這塊潰縮區的用意是為了將撞及後的能量平均分散至整個車體,意旨在降低乘客直接受到的衝擊。而最的部分在乘坐區、亦稱車室空間,它是選用最強的鋼材,保護人在車輛裡的生存空間。因此雖然撞擊後車子外觀幾乎全毀,但內部人員卻可能毫髮無傷。

 

undefined

然而,最重要的板金究竟是如何演變到今天薄型的呢 ? 小編認為這須分為兩部分 :

  1. 降低車身重量
  2. 增加行人碰撞安全

先針對1.的部分來講,由於降低車身重量的好處多多,包含增加操控性、增加引擎效率、降低油耗、減少碳排放,但注意 : 並沒有降低成本。而在2.的部分,也是這次小編的重點。板金之所以軟是為充當行人撞擊時的潰縮區,穰你不小心撞到行人時頭部不至於受到太大傷害。而在現行的碰撞測試,也不再一昧地只針對車輛及乘客的安全性做測試,現在連行人的碰撞保護也列為碰撞評分項目。如果你造訪EURO NCAP的網站上,便可發現它的碰撞測試項目相當多,其中就包含行人碰撞項目。

undefined  undefined

最誇張的是,Volvo還發明針對行人碰撞安全的氣囊呢 ! 不愧是汽車安全始祖。

undefined

也看到這裡,你應該漸漸了解為甚麼小編強調板金不是重點,重點在車體硬。但更精準地說,該硬的才硬

另外,告訴各位小知識,所謂的前、後保險桿事實上都是塑膠歐,並不算板金之一。所以下次如果你遇到車禍,而朋友和你說 : 哀呀 ! 這台車的板金太軟了,你可以和他這樣解釋 : “這不是板金太軟,而且它本來就不是為撞車用,是為行人安全設計的,順帶一提,它塑膠做的

undefined

是不是覺得這張照片很美呢? 

如果想了解自己的車體剛性,小編無意間發現到一個ppt的超級總整理,可以點選以下連結去看看歐

 歡迎在下面留言,或者FB搜尋:咚來貢車bar。

還想聊什麼其他內容,也歡迎去留言區貢一下吧!

 

我是貢車爸。咚來貢車bar我們下回見。 

arrow
arrow

    貢車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